书客居 > 盛世明王 > 五十二、众使臣南京朝永乐 两国王体魄葬中华

五十二、众使臣南京朝永乐 两国王体魄葬中华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

书客居 www.shukeju.net,最快更新盛世明王最新章节!

    永乐五年八月,怀胎十月后,如愿诞下了皇孙朱瞻坺,百忙中的朱棣立即推掉其他的事情,来到万安宫探望皇孙,朱棣将小皇孙抱在怀中对王玉竹说道:“玉竹你看,这瞻坺像不像朕?朕当年降生的时候大概便是如此了。”不待玉竹回答,欣喜的朱棣便转身问马煜:“赵王妃的母亲还没接来宫中?”“回陛下,太子妃已去西杨府迎接罗夫人。”朱棣点点头,“去文渊阁告知士奇,今日他不必当值,同来万安宫团聚。”马煜应声退去。罗玉梅来到万安宫后见到女儿和瞻坺喜极而泣,待杨士奇也赶到万安宫,几人便在万安宫好生团聚一番。

    待到了永乐五年九月的一日,朱棣正在奉天殿批阅奏疏,忽然马煜进殿禀报:“陛下,郑和率船队归来。”朱棣放下手中的笔高兴地说道:“一月前便听说郑和他们本月将至京师,郑和此次带回了西洋诸国的使臣,快吩咐华盖殿设宴。召集前朝文武、后宫诸人同朕去午门迎接。”马煜应道:“是。”

    待众人行至午门,只见郑和不仅率大明军士而还,身后还跟着众多西洋使臣,在郑和的带领下纷纷跪倒在朱棣身前,郑和说道:“臣奉陛下圣命,率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至占城、爪哇、旧港、阿鲁、苏门达腊、南巫里、锡兰山、印度、古里等地。臣携天子敕书,望各国安礼守分,勿恃强凌弱,不以众暴寡。号召天下共享太平之福。今日臣率船队返航回京,西洋使臣听闻我大明永乐皇帝神勇盖世,敬仰万分,特随臣来我大明向永乐皇帝朝贡。臣恭贺陛下一统天下、君临万邦!”话音刚落,各国使臣、航海军士齐声高呼:“陛下万岁!”朱棣身后的前朝文武、后宫诸人见此情状也都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万岁。郑和接着说道:“陛下,臣有一事禀报,海盗陈祖义多年来盘踞马六甲,称霸海上,剽掠商旅,并攻击我大明船队。臣已将陈祖义等俘获,请陛下处置。”朱棣说道:“横行海上,剽掠商旅,邀劫朝使,样样都是死罪,斩立决。”在场诸人纷纷再次高呼万岁。朱棣在响彻寰宇的“万岁”声中继续说道:“让天下共享太平之福,乃是我大明的气度。对于这等搅扰诸国不得安宁的的海盗,当然要处置。三保太监郑和出海航行,扬我国威,荣我大明,乃有功之臣,特封郑和为总兵太监。”郑和跪地谢恩,“臣谢陛下隆恩。”朱棣扫视着各国的使臣,满意地说道:“华盖殿已设好宴,请各国使臣先去华盖殿用宴。”于是郑和率各国使臣入华盖殿。

    华盖殿上,王公大臣与各国使臣正用宴。朱棣环视了一下大殿,问道:“瞻基在哪里?”马煜走上前来,“陛下,皇太孙正在御花园练射术。”“这么大的场面,快带瞻基来见识见识。”马煜应声退出了去。

    过了一会,马煜将瞻基带到了华盖殿。众使臣看着这皇太孙手中拿着弯弓、背上背着箭筒,都窃窃私语着。朱棣对众人说道:“这是朕的皇太孙朱瞻基。他方才在御花园练射术。马煜,快去拿箭靶子来,朕要看看太孙的射术有没有长进。”待箭靶子立在了殿门口,朱瞻基从背后抽出一支箭来,搭在弓上,将弓拉满,只听“嗖”的一声,那箭正中靶心。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朱瞻基不断地拿出箭来,不停地射出,待箭筒中已变空之时,那箭靶子上正好射出了大明的“明”字,在场之人无不惊叹。郑和赶忙说道:“皇太孙文武双全,不如陛下出一上联,让太孙来对下联。”朱棣点点头看着满座宾朋说道:“万方玉帛风云会。”朱瞻基稍作思索,对曰:“一统江山日月明。”在场之人对这皇太孙赞叹不已,朱棣看着朱瞻基满意地笑了。

    接待完各国使臣之后,朱棣在奉天殿单独召见了郑和,“郑和,你这一去便是两年多,真是辛苦你了。”郑和跪倒在地,“能为陛下效劳,为大明谋福,乃是郑和此生之幸。”朱棣赶忙扶起郑和,“快起来,你这一去,扬了我大明国威,还带回那么多西洋番物,你真是大明的功臣。”“要不是陛下,臣哪有如此报效朝廷的机会?臣哪能实现巡洋海上的梦想?臣每到一国,便宣读天子敕书,再用大明的青花瓷、丝绸等物换来西洋诸国的特产。他们从未见过咱们大明的青花瓷、丝绸,都如获至宝。”朱棣笑着拍拍郑和的肩膀,“大明恐怕只有你能堪当此任。听闻你行至爪哇之时,爪哇西王误杀我大明将士,你顾全大局,化干戈为玉帛,我大明赢得外邦赞誉。你生擒海盗陈祖义,为海外诸邦换来太平。这才是我中华以德服人、四海一家的气概。郑和,你有大功。”“陛下过奖,臣何德何能,是陛下以德服人、强而不欺,宣扬了我大明四海一家的气概。”朱棣细细打量着郑和,说道:“看你清瘦了不少,你这两年定是吃了不少苦,海上的日子定是不好过,朕真想知道茫茫大海之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劳陛下挂怀,海上虽不如宫中的日子舒适,但臣着实喜欢遨游在海上。那大海之上,绵邈迷茫,水天连接、四望迥然。观日月升坠以辩东西,看星斗高低以度量远近。”朱棣惊奇地问道:“观日月升坠、星斗高低来辨东西与远近?”“是的陛下,宝船之上除了用罗盘辨东西南北,还用‘牵星过洋术’,用牵星板测量星斗高度来辨识方向。”朱棣概叹着:“若不是脱不开身,朕还真想同你到海上看看。回去好生歇息几日,再着手准备,为了我大明繁荣昌盛,你还需再下西洋。”郑和跪倒在地,“陛下圣明,臣愿为出使西洋之事鞠躬尽瘁。”朱棣扶起郑和悄声问道:“有无允炆下落?”郑和摇摇头,答道:“海外全无建文音讯。”朱棣叹了口气,“真不知这允炆身在何处。”

    永乐五年十一月,《永乐大典》终于修成。全书共两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一万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单单是目录便有九百卷。真正汇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种古书典籍,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术、阴阳、占卜、释庄、道经、工技、农艺诸多门类。《永乐大典》的修成,实现了朱棣“为往圣继绝学”的梦想。这几月来,朱棣一直在失去令仪的悲痛中,初下西洋的成功与《永乐大典》的修成,终于让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渐渐振作了起来。于是,朱棣一鼓作气,永乐五年十二月,做了几个月的准备之后,朱棣再派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

    在此后的岁月中郑和分别于永乐七年九月、永乐十一年十一月、永乐十五年五月、永乐十九年正月、宣德五年五次出使西洋,完成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永乐六年,在郑和出使到渤尼国之后,渤尼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对大明产生了深深的向往,过了一段时间,渤尼国王携王妃、子女及陪臣一百五十多人来到了大明。

    朱棣在华盖殿设宴接待渤尼国王,遣贵妃王玉竹在会同馆接待渤尼王妃等人。渤尼国王麻那惹加那乃这一路上亲眼见到了大明的繁华景象,对大明赞叹不已。待渤尼国王走进华盖殿用宴之时,朱棣见这国王也就二十几岁的年纪,且相貌俊朗,那国王毕恭毕敬地向朱棣施礼问安,朱棣走上前去,拉起渤尼国王的手,说道:“一路上辛苦了,快坐下来尝尝大明的御宴。”渤尼国王赶忙谢恩,“谢陛下隆恩。臣下初次来到大明,这大明果然是天朝上国,臣下等从没见过这般人间天堂,臣下等想在大明多住些时日,不知陛下能否允准?”朱棣大笑起来,“想住多久便住多久,朕已让贵妃将会同馆打点好了,你们安心住下。还有我大明的秀丽山川,你们想去哪里游玩,朕便着人去办。”

    渤尼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对大明的喜爱简直无以言表,可是没过几月,渤尼国王突然染了急病,朱棣带着御医急忙赶到会同馆,可还是无济于事,见到渤尼国王憔悴的面庞,朱棣悲从心生,走到渤尼国王的病榻前,紧紧握住国王的手,渤尼国王用尽浑身力气说道:“陛下,臣下恐怕撑不下去了。临走之前有一事相求。”朱棣的脸上露出了怜悯与伤怀,“你尽管说。”“大明是臣下此生最爱的地方,臣下死后,可否将体魄托葬中华?”朱棣点点头,“一定如你所愿。朕会将你葬在南京,护佑你的儿子继承王位。”渤尼国王笑着离去了。见这年经的国王病逝在会同馆,朱棣悲伤至极,下令满朝文武辍朝三日。将渤尼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以王礼葬在了南京,追谥号为“恭顺”。

    在永乐年间,将体魄葬在中华大地上的国王不止渤尼国一位国王。由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得西洋诸国对大明仰慕不已。众多西洋使臣都不远万里来到大明朝贡永乐皇帝。就在九年之后的永乐十五年,苏禄国的东王、西王、峒王三王率其家属、侍从三百余人,漂洋过海,万里来朝。朱棣自是盛情款待。谁知其中的东王在回国途中竟病逝在德州。朱棣听闻此讯,特派遣官员携祭文赶赴德州,将东王以藩王之礼葬在了那里,并亲赐苏禄国东王谥号为“恭定”。东王的长子回国继承了王位,而东王妃与次子、三子便从此留在了中华的山东德州为东王守灵。

    正是朱棣登基以来的励精图治,才将大明治理得繁荣昌盛,这些年来,朱棣被众人唾骂,甚至被建文旧臣刺杀,他背负着不能承认生母的痛苦与允炆失踪的疑虑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还失去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徐令仪。可朱棣始终坚持着“家给人足,斯民小康”的信念,他坚信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永乐大典》的完成,郑和初下西洋的成功,让朱棣觉得多年的忍辱负重都值得。他一直坚信着令仪的话:“盛世开创之日,便是天下归心之时。”朱棣的励精图治终于换来了初步的成效,若不是他日日勤政,时时用心,大明怎会散发出那势不可挡的魅力,竟让他国的国王宁愿将体魄葬在中华?

本站推荐:校花的贴身高手快穿之炮灰女配逆袭记深空彼岸官道之色戒纪元黎明星戒重生方暖以父之名虚实进化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盛世明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客居只为原作者倾世明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倾世明玉并收藏盛世明王最新章节